古代嬪妃等級有哪些?
古代嬪妃等級有哪些?
一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宸妃;二等:昭儀、昭容、修媛、修儀、修容、充媛、婉容、婉儀、順容、貴儀;三等:婕妤 ;四等:?美人;五等:才人;六等:國夫人;七等:郡君(后改稱夫人);八等:紅霞帔、侍御。
嬪妃,即妃嬪,是指君主的妾室。
經過正式的冊封后,會擁有不同等級的位號、待遇。
在東亞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響下,君主通常會擁有一位皇后和數(shù)量不等的妃嬪,妃嬪可從數(shù)人至千人不等。各個時代嬪妃的等級排列都不相同。
擴展資料:
**后妃的體制發(fā)始于周,形成于秦,自漢、隋、唐、宋、元、明、清以降、歷代多有增損,但大體仍不離周制。
周代的后妃制規(guī)定**立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所謂后,在宮闈中其地位如同天子,三夫人則如同三公,九嬪如同諸侯,世婦如同大夫、御妻如同士。后及三夫人乃為天下母儀,制定婦禮。
九嬪掌教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世婦主管喪祭禮賓之事,御妻則侍奉天子之宴寢。
除此還有女史、女況、典婦等多種名目,分掌內闈各種雜事。后妃們的行動必須按照嚴格的禮制規(guī)定,聽從祖輩的訓戒,不得白由行動或隨意言笑。所謂后妃,“妃”字,其本義即指配偶,古音即讀“配”。
“后”字,其原義曾是國主,國君。古代的后王就是指的天子。
古代后宮嬪妃等級
不太時代有不同的妃嬪等級。具體體現(xiàn)在:
1、夏:夏朝時期后宮等級還較為簡單,一般有正妃一人,次妃等妃共十一人,或正夫人一人,側庶室夫人共十一人。
2、商:主要有中宮王后、東宮王妃、西宮貴妃(中宮皇后,東宮皇妃,西宮貴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莊妃,此外還有九嬪,其余的則全部被稱為美人。
或正妃一人,側庶妃共計38人。
3、周: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4、秦:一共有八個等級,分別是:皇后(**正室)、夫人(**妾室)、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
5、西漢:除皇后之外,其余妃嬪共設十四等,分別是:昭儀、婕妤、_娥、_華、美人、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宮、順常、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
此外,還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6、東漢:初設皇后、貴人兩等。后又增置美人、宮人、采女三等。
7、魏(三國):魏國時期,王后之下設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五等。曹丕稱帝后,又增設貴嬪、淑媛、修容、順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再增設淑妃、昭華、修儀三等,去除順成。
于是皇后之下共設12個等級,依次是貴嬪、夫人、淑妃、淑媛、昭儀、昭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美人、良人。
8、晉:武帝時,皇后以下設貴嬪、夫人、貴人,被稱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被稱為九嬪;九嬪以下還設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為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9、南北朝:皇后以下置貴妃、貴嬪、昭儀、昭容、昭華。
10、南北朝代均有所修改,例如南梁以貴妃、貴嬪、貴姬為三夫人,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為九嬪,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為五職,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稱三職。
11、北齊:齊武成帝時候比較好色,頒布了河清新令,依古制設置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一后:皇后
三夫人:弘德夫人、正德夫人、崇德夫人
九嬪:光猷、昭訓、隆徽、宣徽、凝暉、宣明、順華、凝華、光訓
二十七世婦:正華、令側、修訓、曜儀、明淑、芳華、敬婉、昭華、光正、昭寧、貞范、弘徽、和德、弘猷、茂光、明信、靜訓、曜德、廣訓、暉范、敬訓、芳猷、婉華、明范、艷儀、暉則、敬信,比從三品。
八十一御女:穆光、茂德、貞懿、曜光、貞凝、光范、令儀、內范、穆閨、婉德、明婉、艷婉、妙范、暉章、敬茂、靜肅、瓊章、穆華、慎儀、妙儀、明懿、崇明、麗則、婉儀、彭媛、修閑、修靜、弘慎、艷光、漪容、徽淑、秀儀、芳婉、貞慎、明艷、貞穆、修范、肅容、茂儀、英淑、弘艷、正信、凝婉、英范、懷順、修媛、良則、瑤章、訓成、潤儀、寧訓、淑懿、柔則、穆儀、修禮、昭慎、貞媛、肅閨、敬順、柔華、昭順、敬寧、明訓、弘儀、崇敬、修敬、承閑、昭容、麗儀、閑華、思柔、媛光、懷德、良媛、淑猗、茂范、良信、艷華、徽娥、肅儀、妙則,比正四品。
12、隋:獨孤皇后在世時,隋文帝還比較收斂,但在獨孤皇后*后,開始擴充后宮,并確立了妃嬪制度。
1)皇后
2)三夫人:貴妃、淑妃、德妃
3)九嬪: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
4)二十七世婦:婕妤十二員,為正三品,美人、才人共十五員
5)八十一御妻:保林二十員,為正五品,御女二十四員,為正六品,采女,三十七員
13、唐:1)皇后
2)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高宗時改為兩人,玄宗時改為三妃)
3)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高宗時改為四人,玄宗時改為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等六儀)
4)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高宗時縮減為美人、才人各五人,玄宗時改為美人四人、才人七人)
5)八十一御妻: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高宗時改為衛(wèi)仙六人、供奉八人、侍櫛二十人)
14、宋:階層高低分別是:1)皇后2)貴妃、淑妃、德妃、賢妃、宸妃3)貴儀、貴容、淑儀、淑容、順儀、順容、婉儀、婉容?4)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5)婕妤6)美人?7)才人
15、元:后妃封號只有皇后、妃二各等級
16、明:明太祖時期,除皇后外設有三個等級,分別是: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昭儀、婕妤、貴人、美人等宮嬪。嘉靖十年(1531年)仿古禮,開始冊立九嬪,除皇后外設置四個等級,分別為:皇貴妃、貴妃、妃、嬪。
17、清:順治十五年,開始設置較為嚴格的后宮等級,康熙時期開始完善,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不限人數(shù)。
擴展資料:
嬪妃,即妃嬪,是指君主的妾室。
經過正式的冊封后,會擁有不同等級的位號、待遇。在東亞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響下,君主通常會擁有一位皇后和數(shù)量不等的妃嬪,妃嬪可從數(shù)人至千人不等。各個時代嬪妃的等級排列都不相同。
秦始皇建立**制度后,**正室為后,當時側室有名號者皆稱夫人,低位或無名號者為姬。
漢初,妃僅指皇太子正妻,西漢后期,諸侯王正妻也改稱為妃,具體又分為太子妃、王妃等,后世沿用,如魏明帝平原王時期的妻虞妃,吳南陽王妃張妃,唐廣平王妻崔妃等。除“妃妾”一詞以外,妃通常不用于指代**之妾。
曹魏首次將妃一詞用在稱呼帝王妃嬪中,曹_設淑妃,為后妃第四等,位次于皇后、夫人和貴嬪。
晉武帝時,淑妃為九嬪之首,位在三夫人之下。南朝宋首次設貴妃,位列三夫人之首,僅在皇后之下。
唐宋兩朝時,改三夫人為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為正一品,位在皇后之下。
古代妃子位分等級?
貴人,常在,答應。
在清朝,后宮嬪妃分為8個等級,分別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陪**過夜的宮女)
在古代嬪妃等級中,常在比答應高一等級,答應、常在、貴人無定數(shù),嬪最多6人,妃最多4人,貴妃最多2人,皇貴妃只1人。
相關解釋
1、皇后
后宮權力**的女人,也是一***,居住在中宮,主持后宮之事。
皇后可以有10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達到了1000兩白銀。
2、皇貴妃(正二品)
皇貴妃也是后宮身份比較高貴的女人,僅次于皇后,皇貴妃可以有8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有800兩白銀。
3、貴妃(正三品)
貴妃有兩名,她們分別可以有6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有600兩白銀。
4、妃(正四品)
妃子有6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是300兩。
5、嬪(正五品)
**最多有6名嬪,每位都可以有6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只有200兩白銀。
6、貴人(正六品)
貴人至多有4名宮女侍奉,每年的俸祿只有100兩白銀,少到可憐。
7、常在和答應(正七品和正八品)
常在有三名宮女侍奉,答應有兩名宮女侍奉,她們的俸祿都是每年50兩白銀。
嬪妃,古代嬪妃等級
古代嬪妃等級 以唐朝為例 四夫人:貴妃、淑妃、德妃、賢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寶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還有六尚各司,分管宮內車馬服飾。 唐玄宗開元年間,對妃嬪稱號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麗妃、華妃。
六儀:淑儀、德儀、賢儀、順儀、婉儀,芳儀六人。 美人四人。
才人七人。 尚宮、尚儀、尚服各二人。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為六品至九品。 擴展資料 **后宮一直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說法,這是**有正規(guī)名號的龐大妻妾群。 唐初規(guī)定,后宮設皇后一人,皇后之外,設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玄宗時增四妃:惠妃,麗妃,華妃。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二十八寶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這些女子各有品味,合112人。東宮太子在太子妃下設良娣、良媛、承徽、詔訓、奉儀。 官修史書《新唐書》《舊唐書》設后奴傳,傳中列有皇后26人,妃嬪10人,還有見于史書的女子約60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嬪妃 嬪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帝王妻妾。 嬪:原意為宮廷女官;多指**的妾,侍從。亦可作動詞,帝王女兒出嫁之意。
歷史上有八嬪臨御,指“僖嬪、端嬪、穆嬪、熙嬪、道嬪、通嬪、襄嬪、靜嬪”。 妃:原意為配偶,多指帝王的妻,位次于皇后;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后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shù),分居東西12宮。
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咸福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擴展資料 一、僖嬪 赫舍里氏,賚山之女??滴跏臧嗽露諆詾橘覌澹氖荒昃旁罗?,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奉安。
二、端嬪 董氏,員外郎董達齊之女??滴跏晟识?,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冊為端嬪。*期不詳,康熙五十九年九月初九日奉安。
三、穆嬪 陳氏,陳歧山之女??滴跷迨迥晟识淖诱\親王胤秘,六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晉尊為皇考貴人。*于雍正年間。乾隆元年五月,乾隆帝追封為皇祖穆嬪。
四、武賢妃 武賢妃,唐玄宗后宮嬪妃之一。原為良媛,后晉為賢妃。武惠妃最初的封號是婕妤, 五、華妃 華妃(?—?)劉氏,唐玄宗妃嬪之一。
劉華妃生唐玄宗長子奉**帝李琮、靖恭太子李琬、儀王李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嬪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嬪。
**古代后宮嬪妃等級
古代后宮基本是如下排名:
皇后
正一品: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從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昭儀、昭媛、昭容、淑儀、淑媛、淑容、修儀、修媛、修容、
正三品:貴嬪
從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華
從四品:婉儀、芳儀、芬儀、德儀、順儀
正五品:嬪
從五品:小儀、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貴人
從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從七品:選侍
正八品:采女
從八品:更衣
擴充資料:
朝代不同,后宮排名常有所變化。以下為不同朝代后宮排名:
清朝:
在清朝,將之分為八等級,分別為;
皇后一人
皇貴妃一人
貴妃兩人
妃四人
嬪六人
貴人不限人數(shù)
常在不限人數(shù)
答應不限人數(shù)
每個**的妃嬪數(shù)目有很大差異:康熙**擁有后宮嬪妃等79人,而光緒**只有一后二妃三人。
宋朝:
宋朝立,沿唐制,設四妃、九嬪、等等。
真宗、仁宗在位時,把九嬪擴充至十八人,仁宗又百科在妃級別中增一位號名宸妃。
古代的嬪妃等級如何排列
不同的朝代妃子的排位是不同的:
1、周:夫人、嬪、世婦、御妻。
周禮古制,對同等級的妃嬪人數(shù)有一定限制,即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2、東漢: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東漢在西漢妃嬪位基礎上大幅度簡化
3、元:大皇后,皇后,貴妃,真妃,淑妃,麗妃,婕妤,麗人,才人,順儀,淑華,淑儀。
4、明: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賢妃,淑妃,莊妃,敬妃,惠妃,順妃,康妃,寧妃。
5、清: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
擴展資料:
周朝
周朝時期,天子稱王,正妻稱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共一百二十一后妃。
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世婦主喪、祭、賓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寢。
東漢
東漢光武帝建國,去繁為簡,妃嬪稱號共有四等:貴人、美人、宮人、采女。
貴人授予紫綬金章,俸祿為粟數(shù)十斛。美人、宮人、采女則沒有爵位和俸祿。
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諸侯王正妻稱王后,母稱王太后。
東漢時,隨著諸侯王封地日漸縮減,王后被改稱為王妃,王太后改稱王太妃。
漢時太子妻妾分三等,正妻稱妃,妾曰良娣、孺子。
明朝
明朝的妃號有賢、淑、敬、惠、順、康、寧、昭等。
諸妃中以皇貴妃位次**,僅次于皇后,貴妃為第三。終明一朝,共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昭儀、婕妤、美人、才人、貴人,選侍、淑女等名分或等級,但各時期有變化,不是一成不變。
清朝
在康熙以后,才典制大備,后宮號位定制嚴明。**的正妻稱皇后,居中宮,主內治。
以下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為主位。貴人、常在、答應均無定額,但各**妃嬪數(shù)目的多少出入較大。
清代后宮妃嬪稱號按地位高低依次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