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天龍圖片:早白堊世植食性恐龍

 長生天龍的部分化石2006年3月20日,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宣稱,他們在蒙古戈壁沙漠東南部發(fā)現了新的蜥腳類恐龍,這個新種的恐龍學名為長生天龍,意為蒙古薩滿教99個騰格里(Tengri,即天神)之一,表示“強大的騰格里”,即長生天。

 據介紹,古生物學家早在2002年就發(fā)現了長生天龍的一些胸骨、部分腿骨和踝骨標本。根據6塊將近半米長的頸椎骨,古生物學家估計長生天龍的脖子總長能達到8~9米。然而,按腿骨推算,長生天龍的軀體部分只有3米,或者更短的1.5米,所以說長生天龍按身體比例是已知比例上脖子最長的恐龍。

長生天龍的部分化石

 發(fā)現長生天龍的地區(qū)在早白堊世的時候應該是一個泛濫平原,曾經在那里發(fā)現了亞洲龍等蜥腳類恐龍化石、一些獸腳類恐龍化石,還有海龜化石和類似秋葵的被子植物化石。

 這次發(fā)現的長生天龍頸椎骨,對了解蜥腳類恐龍如何抬起沉重的脖子和頸椎如何結合提供了很多資料。古生物學家運用CT掃描技術后得出結論:原來頸椎骨不是堅硬沉重的,頸椎骨中央有凹陷,具有很多可以減輕重量的小氣室,這樣頸椎骨便可以變得輕巧而堅硬。

 除此以外,長生天龍和一些蜥腳類脊椎的頂端神經棘有分叉,沿著背椎成二平行形態(tài),中間形成一條溝槽空間。這個空間可能有一條結帶像彈簧繩一樣水平拉扯著脖子,頸椎則起著杠桿作用,以減輕頸部肌肉的負荷。

 長生天龍小資料
中文名稱:長生天龍
拉丁文名:Erketu
生存年代:早白堊紀
化石產地:蒙古
外形特征:長14米
食 性:植食
種 類:蜥腳類
釋 義:長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