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全詩是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全詩是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全文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梵網(wǎng)經(jīng)》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提樹。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

一個人身也是一個宇宙。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個世界。對于生長在花里的細菌來說,哪就是他們的地球。對于生長的地球之外的比我們更宏大的生物來說,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皮球。

當自己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糾纏于佛的外表,不會以聲色行為等見佛。萬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沒有發(fā)現(xiàn),平凡人不具備個能力看見罷了。所以說一樹也是一個菩提。

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的心境,不著形跡、超脫一切,是一種“無相”、“涅盤”的極高的境界。
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時候不是一個過程,而是一個靜態(tài),這個靜態(tài),一個人手拈一朵花,微笑著靜靜的看著,看不到他在亂想什么,只看到他靜靜的享受著什么。看的是這個簡靜的場面,而不是亂猜佛祖拈花在笑什么,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么秘密。

摩訶迦葉是心不動,靜靜的觀看,不走心的,而佛祖拈花一笑,摩訶迦葉看佛祖拈花一笑而笑,所以佛祖說摩訶迦葉已經(jīng)領悟,其實就是指這種至為詳和寧靜的心境,不著形跡、超脫一切的境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全詩和解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佛學中的一句話,其原文是“一沙一世界”和“一花一葉一如來”。
【出自】
該句子的前一句出自《金剛經(jīng)正解》和《圓覺經(jīng)要解》,后一句出自《黃龍*心新禪師語錄》《佛海瞎堂禪師廣錄》和《憨山老人夢游集》等著作,解釋了佛是何以知道有微觀世界和宇宙的。

【全詩】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草**堂,一葉一如來。
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
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解釋】
一朵花就是一個宇宙。

一個人身也是一個宇宙。萬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觀世界或者宏觀世界,都是一個世界。對于生長在花里的細菌來說,哪就是他們的地球。

對于生長的地球之外的比我們更宏大的生物來說,我們的地球只是一個皮球。
【來歷】
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么一說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的一個故事。

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示之。眾**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只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有了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完全知曉佛是何以知道有微觀世界,何以知道有宇宙的。研究一朵花,可以悟出點東西,此所謂道,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將“道”另解了),我們了解的便會趨于無窮。

這里面有“以小見大”的意思,而“以小見大”的故事,我們知道的便更是很多,莊子看庖丁解牛得養(yǎng)生之道,孔子看河水流淌嘆“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阮籍“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而還有我們更為熟悉的“落葉知秋”“嘗一脬肉,而知一鑊之味”更是可以做這些的生動說明。
道啊,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

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原文】
《金剛經(jīng)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國土中。則其心有若干種。如來以清凈五眼。

皆盡見而知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要解上》:“諸佛世界者。百千萬億僧只等數(shù)之河。一一河中一沙一世界者。

顯世界之多矣。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意思是什么?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意思是: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用一片葉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通過一個小小的花朵就可以窺探到一個大千世界的規(guī)律與全部。

言下之意就是整個世界是一體的,是共性的,花雖然很小,但是它涵蓋了整個世界的體性,葉雖然只是一片菩提葉,但是它代表著整個菩提樹所具有的菩提智慧,就如佛性是大千宇宙中眾生的共性,雖然說一個眾生與大千宇宙相比是渺小的,但是他所具備潛隱的佛性是無上的,是涵蓋著大千宇宙中的一切智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钡囊馑际鞘澜缡且惑w的,世界是具有共性的,雖然說一個眾生與大千世界相比是渺小的,但百科是它所具備淺隱的佛性是無上的,是涵蓋著大千宇宙中的一切智慧。自然便是最美的,也是至始至終貫穿宇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