鍍鉻是什么?

鍍鉻是什么?

鍍鉻是表面處理的一種工藝。鉻是一種微帶藍色的亮白色金屬,通過電解或化學方法在金屬或某些非金屬上鍍上一層鉻的方法,稱為鍍鉻。

金屬鉻在空氣中極易鈍化,表面形成一層極薄的鈍化膜,從而顯示出貴金屬的性質。

鍍鉻有兩種,**種是起裝飾作用,外表光亮、耐磨擦性能較好,防銹能力不如鍍鋅,優(yōu)于氧化。第二種是增加金屬零件的硬度、耐磨性等,這是零件的功能性。
鍍鉻常應用于家電、電子等產品上的的光亮裝飾件,工具,水龍頭等。

鍍鉻加絲是什么工藝

鍍鉻加絲是電鍍加工工藝。因為耐熱性好,所以只有電鍍加工去加熱鍍鉻才可以加絲。

鍍鉻層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據鍍液成分和工藝條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圍400至1200HV內變化。

鍍鉻層有較好的耐熱性,在500℃以下加熱,其光澤性、硬度均無明顯變化,溫度大于500度開始氧化變色,大于700度硬度開始降低。鍍鉻層的摩擦系數小,特別是干摩擦系數,在所有的金屬中是**的。所以鍍鉻層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鍍鉻的工藝條件是什么?

鍍鉻的工藝條件:在鍍鉻過程中陰極電流密度與溫度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系。在同一溶液中鍍鉻時,通過調整溫度和電流密度,并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可以獲得光亮鉻、硬鉻和乳白鉻三種不同性能的鍍鉻層,如圖4-20所示。

在低溫高電流密度區(qū),鉻鍍層呈灰暗色或燒焦,這種鍍層具有網狀裂紋、硬度大、脆性大;高溫低電流密度區(qū),鉻層呈乳白色,這種組織細致、氣孔少,無裂紋,防護性能較好,但硬度低,耐磨性差;中溫中電流密度區(qū)或兩者配合較好時,可獲得光亮鍍鉻層,這種鉻層硬度較高,有細而稠密的網狀裂紋。

當電流密度不變時百科,電流效率隨溫度升高而下降;若溫度固定,則電流效率隨電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然而,當鉻酸酐與硫酸根離子比值減小時,變化相應變小。因此鍍硬鉻時,在滿足鍍層性能的前提下,通常采用較低的溫度和較高的陰極電流密度,以獲得較高的鍍層沉積速度。溫度一定時,隨電流密度增加,鍍液的分散能力稍有改善;與此相反,電流密度不變,鍍液的分散能力隨鍍液溫度升高而有一定程度的減小。

生產上一般采用中等溫度(45~60℃)與中等電流密度(30~45A/dm2)以得到光亮和硬度較高的鉻鍍層。盡管鍍取光亮鍍層的工藝條件相當寬,考慮到鍍鉻液的分散能力特別差,在形狀復雜的零件鍍裝飾鉻或硬鉻時,欲在不同部位都鍍上厚度均勻的鉻層,必須嚴格控制溫度和電流密度。當鍍鉻工藝條件確定后,鍍液的溫度變化**控制在土(1~2)℃之間。

鍍鉻層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據鍍液成分和工藝條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圍400~1200HV內變化。鍍鉻層有較好的耐熱性,在500℃以下加熱,其光澤性、硬度均無明顯變化,溫度大于500℃開始氧化變色,大于700℃硬度開始降低。鍍鉻層的摩擦系數小,特別是干摩擦系數,在所有的金屬中是**的。

所以鍍鉻層具有很好的耐磨性。鍍鉻層具有良好的化學穩(wěn)定性,在堿、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數有機酸中均不發(fā)生作用,但能溶于氫氯酸(如鹽酸)和熱的硫酸中。在可見光范圍內,鉻的反射能力約為65%,介于銀(88%)和鎳(55%)之間,且因鉻不變色,使用時能長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優(yōu)于銀和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