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國寺簡介

大相國寺簡介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于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

后因戰(zhàn)亂水患而損毀。

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F(xiàn)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跡。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鐘、鼓樓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AAAA級旅游景區(qū)。

哪個朝代的都城有大相國寺?

應(yīng)該是北宋都城汴梁,就是現(xiàn)在的開封有大相國寺。開封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位于**文化歷史名城、七朝古都開封的市中心。

據(jù)記載:這里原為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

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始創(chuàng)建寺院,稱為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唐長安元年,僧人慧云來汴,托辭此處有靈氣,即募化款項,購地建寺。動工時挖出了北齊建國寺的舊牌子,故仍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唐睿宗李旦為了紀念他由相王即位當**,遂欽錫建國寺更名為\”相國寺\”,并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匾額。唐宋兩代是相國寺的鼎盛時期,尤其是北宋時期,相國寺屢有增修,成為全國**的佛教寺院。

相國寺是不是就是大相國寺?在什么地方?

相國寺位于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原為戰(zhàn)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寶六年(555年)始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

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

次年,唐睿宗為紀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繼皇位,乘改年號為延和元年之際,賜以今名,并御書“大相國寺”匾額。明末毀于黃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相國寺是歷史上名寺之一,唐宋時規(guī)模宏大,僅中庭兩廡即可容納萬人。明之前,寺內(nèi)還藏有大量稀世之寶,如唐畫圣吳道子、塑圣楊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手跡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藝術(shù)寶庫。

古典**(水滸傳)中所描繪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教頭結(jié)識魯智深等精彩故事,便都發(fā)生在相國寺的菜園里。清重建的相國寺規(guī)模遠遜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條中軸線上,由南至北百科,依次建有碑樓、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寶殿)、八寶琉璃殿、藏經(jīng)殿。寺前院東側(cè)還建有鐘樓。

正殿為清建筑,重檐高聳,頂以黃綠琉璃瓦覆蓋,殿與月臺皆以白石欄環(huán)護,上下對比鮮明,益顯色彩斑斕。八角琉璃殿俗稱羅漢殿,高亭聳立于**,游廊回護于四周,頂蓋琉璃瓦,角懸迎風鈴,造型別致,世所罕見。殿內(nèi)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像、高約7米,全身貼金,乃清乾隆年間工匠用一棵大銀杏樹雕成,精美絕倫,巧奪天工。

殿內(nèi)還有12尊羅漢像,皆銅鑄,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藏經(jīng)殿亦為清建筑,高大雄偉,氣勢不凡。其垂脊挑角處皆飾以琉璃獅,而且下懸鈴鋒,風吹鈴響,如奏編鐘,十分悅耳動聽。

鐘樓內(nèi)的巨鐘高約4米,重逾萬斤,鑄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據(jù)說,每當清秋霜天時擊撞此鐘,其聲傳得最遠,故“相國霜鐘”聞名遐邇,成為開封八景之一。相國寺位于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原為戰(zhàn)國時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齊天寶六年(555年)始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

唐景云二年(711年)重建。次年,唐睿宗為紀念他以相王身份入繼皇位,乘改年號為延和元年之際,賜以今名,并御書“大相國寺”匾額。明末毀于黃河水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再重建。相國寺是歷史上名寺之一,唐宋時規(guī)模宏大,僅中庭兩廡即可容納萬人。

明之前,寺內(nèi)還藏有大量稀世之寶,如唐畫圣吳道子、塑圣楊惠之和北宋大文豪蘇軾的手跡等,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文化藝術(shù)寶庫。古典**(水滸傳)中所描繪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林教頭結(jié)識魯智深等精彩故事,便都發(fā)生在相國寺的菜園里。清重建的相國寺規(guī)模遠遜于唐宋,其格局基本保存至今,即在一條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碑樓、二殿(天王殿)、正殿(大雄寶殿)、八寶琉璃殿、藏經(jīng)殿。寺前院東側(cè)還建有鐘樓。

正殿為清建筑,重檐高聳,頂以黃綠琉璃瓦覆蓋,殿與月臺皆以白石欄環(huán)護,上下對比鮮明,益顯色彩斑斕。八角琉璃殿俗稱羅漢殿,高亭聳立于**,游廊回護于四周,頂蓋琉璃瓦,角懸迎風鈴,造型別致,世所罕見。殿內(nèi)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觀音像、高約7米,全身貼金,乃清乾隆年間工匠用一棵大銀杏樹雕成,精美絕倫,巧奪天工。

殿內(nèi)還有12尊羅漢像,皆銅鑄,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藏經(jīng)殿亦為清建筑,高大雄偉,氣勢不凡。其垂脊挑角處皆飾以琉璃獅,而且下懸鈴鋒,風吹鈴響,如奏編鐘,十分悅耳動聽。

鐘樓內(nèi)的巨鐘高約4米,重逾萬斤,鑄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據(jù)說,每當清秋霜天時擊撞此鐘,其聲傳得最遠,故“相國霜鐘”聞名遐邇,成為開封八景之一。